close

青州古城遊全攻略(一)

到青州城區旅遊,如果你不瞭解青州古城多民族擇地群居的現象,那就隻能是走馬觀花,泛泛而遊,即便遊過之後,也不會有什麼深刻的印象,腦海裡殘存的隻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,無法形成一個鮮活的整體。因此,唯有感受這裡每個民族不同的風俗民情,才能全面的瞭解這座古城,這是這座古城最值得玩味的地方。青州古城和其它古城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,但它也和其它古城一樣,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韻,青州古城的風韻,除瞭悠久的歷史,最讓人心動的地方,莫過於它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。


山東景區優惠門票 盡在大眾網周遊齊魯預訂平臺[點擊]

到青州城區旅遊,如果你不瞭解青州古城多民族擇地群居的現象,那就隻能是走馬觀花,泛泛而遊,即便遊過之後,也不會有什麼深刻的印象,腦海裡殘存的隻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,無法形成一個鮮活的整體。因此,唯有感受這裡每個民族不同的風俗民情,才能全面的瞭解這座古城,這是這座古城最值得玩味的地方。青州古城和其它古城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,但它也和其它古城一樣,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韻,青州古城的風韻,除瞭悠久的歷史,最讓人心動的地方,莫過於它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。

說到這座古城的地域文化,它的豐富多彩,不僅僅是因為自身歷史的沉淀,更多的緣由,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的結果。在這個城市裡,每一個角落,都留下瞭太多的草原民族的文化元素,不管是在歷史上,還是在今天,這裡一直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中心,而現在青州城區的結構,實際上也是這種多民族構成的具體反映。縱觀整個青州城區,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這座古城由北到南成條塊狀分佈著北城、東陽城和南陽城三座興衰連綿的古城,而滿族、漢族和回族這三個青州最大的民族,也同樣由北到南成條塊狀分佈,從而構成瞭這座古城的風情民俗從北到南,風格回異,色彩紛呈的局面,這無疑是這座古城最靚麗的風景線,是最值得每一個遊客體會感悟的焦點。

所以,到青州古城旅遊的最佳線路也應該是從北到南,循序漸進,不要一下火車就急吼吼的往市中心跑,那麼做你會錯過很多彌足珍貴的細節,沒有瞭細節,所謂的遊,就變成瞭漫無目的的溜達。遊古城最重要的是什麼?無外乎古跡、文化、風俗,這是古城細節的主要元素,離開瞭這些,一切都是空談。特別是對於多民族,多風俗,多文化的古城,細細的品味不同民族、不同風俗、不同文化,就成為古城旅遊的首要任務。當然,要細細的品味這些,需要有充裕的時間,好在青州古城並不大,如果不計算來回旅途中消耗的時間,有一天的時間就足矣,這就是為什麼筆者不希望遊客一到青州就急著南下的道理。

遊客到青州後,可先西行至北城大街,遊覽有旗城美譽的北城,北城是老百姓根據這座古城的方位約定成俗的名稱,它的正式的名稱應該是叫青州旗兵駐防城。此城興建於清.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,雍正九年(1公元731年)告竣。城設有四門,由雍正欽定命名:“東曰海晏,南曰齊寧,西曰泰安,北曰拱辰,四城門名,均為名書法傢書寫石刻匾額鑲嵌在城門上。”4城門外護城河上各有石橋一座,溝通進出。全城總面積746640平方米,共有官衙57座,用房668間。宮殿一座,用房22間,廟宇21座,廳房2座。連同旗兵住房共4899間。根據傳說,原計劃修建的青州駐防滿洲旗城,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。然而,因領工督建官員田敬山貪吞瞭大批建築經費,沒有按原計劃修建。

青州駐防旗兵城是全國並不多見的獨立城防,其它地區的駐防旗兵大多以駐防地的老城為基礎,唯獨青州駐防旗兵城獨立老城之外,擇地另建新城,這種狀況在全國及其罕見。因此青州旗兵駐防城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,是不可多得的孤本珍品。現在,旗城的城墻、衙門、廟宇等古建築雖已不見蹤影,但城內的基本佈局依然未變,年紀稍長的村民都能叫出自己居所的八旗方位。 因為後來的建築對原先的八旗佈局幾乎沒有破壞,即使近幾年新崛起的數十幢別墅式的村民住房亦然,整個旗城內的建築仍舊像棋盤裡的棋子一樣整齊劃一。

北城之遊,雖然無法喚回它昔日的輝煌,但卻可以感嘆歷史的滄桑。尤其是當你看到僅存的一座官房的時候,便更是如此。也許當你面對滿姓完顏氏的時候,你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是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後裔,但這並妨礙你在這裡感受來自白山黑土的滿族風情。你大可以坐在茶館裡和他們攀談,從他們字正腔圓的語調中,你會發現有很多似曾相識的東西。就像你在老舍《茶館》裡所感受的一樣,這個民族固有的東西,並未隨著民族交融的深入逐漸消失,依然在承傳有序的民俗和節慶中被頑強的保留下來。在這裡,隻要你細細的品味,就會感覺到他們和漢族之間的不同,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風俗中,從更深層次的文化層面上,兩者也存在一定的差異。

由北城南行,隻需片刻,就能到達十裡古街。十裡古街北起北關街,南至偶園街,連綿5公裡,左右又有棋盤街、衛街、昭德街相互連接溝通,是青州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古民居群落。雖然遊古街路程不算近,但沿途一定要步行,因為隻有當你的腳步踏在青石板上的時候,你才能聽得見歷史的脈搏,在歷史脈搏中觀賞著兩旁的明清古建築,那種歷史的厚重感就會油然而生。仿佛你走過的不是一塊塊石板,而是一段段悠久的歷史。小巷不斷地延伸,歷史也在不斷地延伸,直到小巷的盡頭,你會忽然發現古城的歷史並沒有結束,一座建於宋明時期古橋——萬年橋,又把古城的歷史連接起來。

北門街起於萬年橋以北,跨過萬千橋,與偶園街相連,全長500米。在古代,北門街和偶園街一樣,是貫通青州古城南北的交通的要道,在明清時期,北門街是青州古城北部的主要的貿易區,整條古街由至萬年橋是一路下坡,跨過萬千橋後,古巷的地勢又由北向南漸次升高,是青州現存的古街中,最富於起伏變化的一條古街。北門街在六十年代還保留著古街遺風,那時候,古街的石板路還在,古街兩旁的商鋪,雖歷經風雨,飽經滄桑,但古老的韻味依然不減。筆者記憶最深的就是商鋪的門板,這種東西現在幾乎在電視中才能見到,古街兩旁,一排一排的門板黑色裡透著灰白,伴隨著青青的石板,在不斷的蜿蜒中,消失在目光的盡頭。

如今,北門街傳統商鋪的門板已經不見瞭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經營文物、字畫的店鋪,雖然這裡還在刻意保留古街的風貌,可能是缺錢的原因吧,這條古街 也像其它得古街一樣,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。更為糟糕是,這條古街的周圍已經是水泥森林的天下,這條古街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的被壓縮,長此以往,北門街就如同風雨飄搖一葉孤舟,說不定哪一天,就不復存在。

站在萬年橋上,眺望南陽河兩岸,飛簷鬥角,楊柳依依,清清的南陽河水搖動起一層層漣漪,撫摸著的倒影在水中的白雲,據說以前的南陽河向東匯入彌河的,再匯同彌河一起向北流經壽光入海。遺憾的是現在的南陽河隻是條人工河,沒有瞭河灘的鵝卵,雖然河水又恢復瞭清澈,卻沒有瞭往日流淌的歡快。遺憾總會是有的,就像絕大多數遊客不會在晚上瀏覽萬年橋一樣,即便是偶爾來瞭,也不一定是明月當空,兩城偃月的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
萬年橋位於南陽城北門外,俗稱北大橋,始建於宋仁宗明道年間,原是一座構木虹橋。所謂構木虹橋,就是整座橋梁全憑木梁穿插連接的橋梁,中間不見任何支柱,不見任何卯榫結構,橋身凌空飛架,橋體橫臥如虹,其建造技法令人匪夷所思,建造技藝令人嘆為觀止。然而,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如此高超的建造技法,它的發明者竟然不是名傢巨匠,而是青州府監獄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囚徒,但就是這名普普通通的囚徒,卻開啟瞭中國構木虹橋之先河。

青州虹橋的建築成功,在當時引起瞭極大的轟動。著名文學傢曾鞏之弟曾肇撰修橋記,宋代四大書法傢之一米芾書丹刻石立碑。可惜這座堪稱“雙絕”的碑碣在明弘治七年(1494年)被洪水沖沒瞭.現在的這座萬年橋始於明萬歷二十二年(1594年)。這次把它改建成為石質聯拱結構的七孔橋,“石崖天設”,“鐵柱釘連”,改稱“萬年橋”。該橋於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又被沖毀,繼而重修,至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萬年橋才逐步完善。

從萬年橋向西沿洋溪湖就進入范公亭,據當地網友估計,這條線路范公亭管理處無法全面設防,隻要熟悉環境,可以輕松逃票。不過范公亭公園的門票並不貴,面值隻有區區10元,逃票大可不必。之所以選擇從這餅乾成型機條線路進入范公亭公園,是因為陽河兩岸的風光優美,逃票並不是目的。在這裡筆者到是建議公園管理處在洋溪湖上設置一個收費口,這樣既可以避免老驢們逃票,也能滿足老驢們欣賞美景的心願,何樂而不為呢。

范公亭公園是外地遊客到青州旅遊的必到之處,是古城青州名人文化的標志性景點,整個景區猶如一個小型的盆地,南陽河水流經其間,雖與古城隻有一墻之隔,卻猶如深山,清泉鳴琴,古木茂密,是難得的清靜之地。放眼望去,曲徑之中,竹林青瓦,波光之上,拱橋如黛。以至於每有遊人至此,都有誤入江南水鄉的感覺。

李清照的故居就坐落在洋溪湖畔,整個建築群由內外兩層院落組成。內院,北有“歸來堂”,東有“紀念堂”,四合院落,遊廊連接。廊內四周墻壁,碑嵌詞刻,使整個內院極盡婉約、文雅之風。外院,“順河樓”臨水而築,院內曲徑通幽,亭閣掩映。窗前,波光雲影,清風徐徐。那份清幽,在楊柳輕揚中,如潺潺溪水娓娓道來,那份靜謐,在水煙縈繞裡,如泣如訴,似夢似幻 。

順河樓據說是當年易安居士和丈夫趙明誠填詞作對的地方,陽河水從它面自動填充機前輕輕的流過,河水流淌幾千年,這對恩愛夫妻宛如煙雨的詞句,也把這詩情畫意融入夕陽,在洋溪晚釣的剪影中,留下瞭許多“綠肥紅瘦”的千古傳奇。

從李清照故居出來,遠遠就能看見范公臺,可惜范公早已逝去,今人無緣一睹老夫子: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”的風采,不過院內的唐楸宋柏雖已千載有餘,卻依然愈老彌堅,翠陰如蓋,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就如同在昭示范老夫子的清官美譽一樣,百世流芳。

范公亭始建於北宋皇祐三年(1051年),後來幾經修繕,形成現在的兩重院落。范公亭的前院供奉祭奠范仲淹的地方,范公亭就位於前院的中央,亭子呈六角型飛簷樣式,綠色琉璃瓦頂,青石亭柱。旁邊是一片“千竿掃雲來”的翠竹,亭內有一口古井,亭頂海苔卷成型機的露天圓孔與亭內的古井相互對應,每月農歷十五,一輪滿月就透過亭頂的圓孔映入井中,低頭望去,水中月影婆娑,熠熠生輝,其景象妙不可言。在這裡筆者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,想不到這樣一個看似尋常的亭子,竟暗藏瞭“小孔成像”的玄機。

相傳在范老夫卻子主政青州時期,城外洋溪附近忽有清泉噴湧,泉水甘洌,可制良藥。當年,范老夫子就是用此泉水制藥救過不少黎民百姓,著名的“青州白丸子”蓋發源於此,百姓立亭而表其豐功,也源於此泉水。如今,亭雖在,古井卻被蓋上瞭蓋子,要想一探“上下天光,相互激射。”的奇景難矣。而流傳千年的“青州白藥丸子”也在文革中不復存在,至今也尚未恢復,每每感念於此,著實令人扼腕。

范公亭的後院是三賢祠,三賢祠依坡就勢的建在一處高臺上,使范公亭的前後兩院形成瞭高低錯落,遠近分明的層次結構。三賢祠原建在瀑水澗,後來可能是為瞭方便百姓供奉祭奠,主政的官員把三賢祠遷至范公亭,讓他們和范老夫子一起享受青州百姓的香火。

相對於范公亭的熱鬧,三賢祠顯得更加清幽,通過一個圓形月門,青磚鋪就的小路上佈滿瞭綠草,在鬱鬱蔥蔥的林影中,三間不大的灰磚青瓦廟堂,顯得古拙而又樸素,不時傳來的鳥啼聲,更讓這裡有一種空明的境界。別看這裡的廟不大,但裡面被供奉的聖賢卻絕對夠得上大腕,歐陽修、富弼、范成大,他們無論哪一位都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風雲人物,從中不難看出,宋代的青州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大都市,絕非現代的“縣級”可比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zj555lj15 的頭像
    hzj555lj15

    小兔的網購推薦

    hzj555lj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